业务活动
食用豆专委会 | 组织开展华东区食用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观摩与学术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4-05-07 来源: 阅读量:
为推动食用豆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食用豆类作物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充分发挥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在科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食用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2024年4月15-17日,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联合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宁波大学,在浙江省丽水市组织开展“华东区食用豆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观摩与学术交流活动”。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会长、食用豆产业知识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程须珍,副会长田静、张耀文、朱振东、陈新,食用豆专业委员会功能型党建小组成员唐永生,以及部分食用豆专业委员会会员、产业知识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成员、科技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及各功能研究室主任和部分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与团队成员,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党组书记林远、副院长何卫中,丽水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等相关政府与农业主管部门领导及科技人员、涉农企业代表。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以及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河南、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市区的1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开展学术交流,田间实地观摩,现场抽样测产,凝聚智慧力量推动优势产区食用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4月16日上午,顶着烈日,专家们不辞辛苦来到碧湖镇里河村食用豆生产示范基地和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松阳基地,进行实地观摩和现场测产。本次观摩会示范的“丽蚕3号”新品种及高效种植模式,源自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生态与土壤管理岗位、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葛体达团队与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相关科技人员开展的校地合作项目。双方就水肥一体化轻简高产栽培技术、环境友好型可降解生物地膜覆盖技术、化肥减量技术、水稻-蚕豆轮作的生态效应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成功构建食用豆多样化种植增产、增效、增安全,减肥、减碳、减本的“三增三减”技术模式。观摩过程中,与会专家边调查边讨论,积极为破解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与此同时,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主持的田间现场测产也频频传来喜讯:莲都区碧湖镇里河村示范田平均亩株数1945株,单株实荚数28.88荚,单荚重27.7克,亩产鲜荚1528.9千克;丽水市农林科院松阳基地示范田平均亩株数1917株,单株实荚数32.98荚,单荚重28.1克,亩产鲜荚1776.6千克。专家组认为,“丽蚕3号”品种优势明显,植株分枝多、鲜荚色泽碧绿、籽粒个大饱满,配套的轻简化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在4月16日下午进行的学术交流中,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陈新研究员,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田静研究员,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山西农业大学张耀文研究员,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朱振东研究员,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么杨副研究员等5位专家就国内外种业研究进展及食用豆未来研发方向、中国绿豆品种现状与发展建议、山西食用豆新品种选育与应用、蚕豆霜霉病发生与防治和食用豆与营养健康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农作物研究所刘庭付所长介绍了丽水市食用豆生产概况及研究进展,与会专家对食用豆产业化进展及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入沟通与交流。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南通综合试验站站长王学军研究员主持了会议,体系荣誉首席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委会主任委员程须珍研究员做大会总结,并对各位专家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据了解,浙江省为中国华东地区食用豆主要产区之一,2021年食用豆面积219.45万亩,具有一定的区域特色,其中蚕豆40.29万亩、菜豆29.88万亩、豌豆16.72万亩、豇豆24.29万亩、大豆94.15万亩、绿豆等14.12万亩。食用豆类粮菜兼用是丽水市主导产业之一,其中鲜食蚕豆、高山菜豆、豇豆、鲜食毛豆等为丽水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其主要生产特点一是种植模式多,采收期长。可利用不同海拔、大棚、露地等各种条件错季生产错峰上市,从高海拔区的7月至9月份到低海拔区的10月至12月均可上市;二是精耕作,高效益。如鲜食蚕豆通过地膜覆盖、春化处理、打顶去尖、水肥一体等关键技术及精耕细作,能在次年4月上市,亩产鲜荚1000~2000千克,亩产值高达万元。
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