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第十三届全国小麦基因组与分子育种大会第三轮通知
发布时间:2025-08-22 来源: 阅读量:
为促进我国小麦基因组学与遗传育种高质量发展,加强合作交流,保障粮食安全,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襄阳市农业科学院、长江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小麦基因组与分子育种大会”将于2025年8月25日-28日在湖北武汉召开。
大会将围绕小麦族多组学与进化、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发掘与开发利用、人工智能化育种、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小麦优异种质创新、遗传育种与产业化等领域的未来发展做深入交流,并就我国小麦产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小麦基因组与分子育种大会是我国小麦界的盛会,热烈欢迎全国各地从事小麦以及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莅临大会。
一、会议时间与地点
会议时间:2025年8月25日-28日
报到时间:2025 年8 月25日全天
报到地点:武汉欧亚会展国际酒店大堂(湖北省武汉东西湖区金银湖路20 号)
会议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欧亚会展国际酒店
参会代表入住武汉欧亚会展国际酒店、智选假日酒店及丽枫酒店。酒店预定请登录http://wheatgenomics13.org.cn/
二、会议议程
会议设置大会特邀报告、专题报告、期刊论坛、女科学家论坛、研究生论坛以及墙报交流等环节,具体日程安排如下:
第十三届全国小麦基因组与分子育种大会日程:
8月25日(全天)
报到注册。地点:欧亚酒店大堂。
8月25日(晚)
组委会会议;湖北小麦产业座谈会。
8月26日(上午)
大会向湖北省赠送小麦种质资源仪式(张爱民)
特邀报告(主持人:刘登才、张爱民)
刘录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我国小麦种业科技创新现状与展望
张献龙(华中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异源多倍体优势与农产品安全
休息
刘胜毅(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报告题目:从合成生物学视角探讨多倍体复杂基因组改造与作物设计
殷冬梅(河南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花生功能基因组与荚果大小/重量相关功能基因解析
Martin Mascher(德国IPK研究所)
报告题目:泛基因组视角的大麦进化
午餐
8月26日(下午)
杨帆(崖州湾国家实验室)
报告题目:作物基因功能研究的AI智能体系统
专题I:种质创新及其育种利用(主持人:杨武云、孔令让)
宋纯鹏(河南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D亚基因组重建工程
王秀娥(南京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近缘种抗病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
江千涛(四川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野生资源与种质创新
韩海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小麦背景下冰草穗粒数基因发掘与调控机制研究
杨足君(电子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Oligo-FISH Painting用于小麦-外源染色体复杂重排的精准鉴定
杨国堂(山东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小偃麦种质资源创制、遗传分析与育种利用
休息
墙报交流
晚餐
8月26日(晚)
期刊论坛(主持人:金双侠)
毛 龙(The Crop Journal)
报告题目:Serving global crop science community
佘文静(Genome Biology)
报告题目:Publishing with Genome Biology
郭晓璇(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报告题目:Publishing with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张学勇(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报告题目:建设卓越期刊,助力学科发展
杨 宇(Molecular Plant/Plant Communications)
报告题目:Publishing with Molecular Plant and Plant Communications
李 彤(New Crops)
报告题目:让每一穗小麦都有好“归宿”——New Crops 如何加速麦类创新成果发表
孟凡霞(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报告题目: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交叉、创新与影响
陈立余(Seed Biology)
报告题目:Seed Biology 助力种子创新研究
金双侠(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报告题目:PBJ: 发表前沿生物技术研究的理想平台
自由讨论
8月27日(上午)
专题Ⅱ:麦类作物多组学与进化(主持人:宋卫宁、路则府)
倪中福(中国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异源多倍体小麦适应性优势形成的分子基础
鄢文豪(华中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基因组助力小麦复杂性状解析初探
孙思龙(山东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野生近缘种Thinopyrum intermedium和Roegneria kamoji基因组揭示多倍体进化路径
马 啸(四川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异源六倍体垂穗披碱草的基因组解析揭示小麦族Y基因组起源及其高海拔适应性机制
苏汉东(华中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化过程着丝粒适应性进化的机制解析
邓平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单细胞与空间转录组解析小麦乳熟期贮藏物质积累的调控网络
休息
专题III:株型改良与高产育种(主持人:倪中福、肖军)
王永红(山东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TaRTN1通过整合分蘖发育和耐寒性提高小麦产量
刘红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小麦籽粒灌浆调控基因的挖掘及其调控网络
郭自峰(中国科学院植物所)
报告题目:小麦穗部形态的海拔适应性变异
张 煜(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报告题目:黄淮南部麦区小麦株型改良与高产育种
许盛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利用自然群体发掘小麦株型与根系发育基因资源
李俊明(河北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科农”号小麦产量性状分子设计育种研究
胡铁柱(河南科技学院)
报告题目:小麦抗逆高产育种的思考与实践
午餐
8月27日(下午)
专题IV:优质基因发掘与优质育种(主持人:王道文、雷振生)
雷振生(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报告题目:优质小麦亲本创制与专用品种选育进展
李保云(中国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全麦粉SDS-沉降值相关QTL定位及TaSED作用机制解析
卫 波(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报告题目:小麦优质1Dx2亚基的创制与功能分析
康国章(河南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淀粉合成与品种选育
侯 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小麦籽粒淀粉调控基因TaMYB44的机制解析
姬 祥(河南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基因编辑技术进展及其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休息
专题V:新技术开发与利用(主持人:鄢文豪、郭伟龙)
王献兵(中国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弹状病毒载体递送体系应用于小麦基因编辑
陈 锋(河南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蛋白图谱构建及土传病害基因挖掘
章元明(华中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大数据与AI时代的关联分析新方法
张 震(河南大学)
报告题目:利用表型组技术解析小麦根系构型的遗传基础
肖永贵(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小麦AI驱动表型鉴定技术研发与设计育种应用
林学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单细胞分辨率的小麦花序发育调控图谱
郭伟龙(中国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泛参考基因组与数字化平台构建
晚餐
8月27日(晚上)
女科学家论坛:小麦科技创新“她智慧”(主持人:姚颖垠、兰彩霞)
特邀嘉宾:贾海燕、伍玲
柴岭岭(中国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三尺麦秆,万丈坚持:小麦矮秆基因的挖掘
胡燕灵(四川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拾穗时光深处:从祖先基因库掘取生命的韧性与我的蜕变
贾奥琳(河南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TNLs抗病小体调控植物免疫“启动”和“刹车”的分子机制
熊宏春(中国农业科学院)
报告题目:小麦诱变研究的十年探索与成长
邓清燕(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报告题目:与麦共舞:培育多抗小麦的成长笔记
自由讨论
基因组快速育种座谈(主持人:郭进考、高丽锋)
特邀嘉宾:曹新友、夏中华、张跃强
8月28日(上午)
专题VI:抗逆基因发掘与抗逆育种(主持人:马传喜、毛虎德、王萌)
白明义(山东大学)
报告题目:氮促进小麦干旱胁迫后复水恢复的分子机制
王际睿(四川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灌浆期高温下TaDOG1异位表达加速小麦穗发芽
徐兆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小麦抗旱作用机理及材料创制
邢界文(中国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机制研究
王勐骋(山东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抗旱基因鉴定及分子育种
王晓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根系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和遗传调控分析
李 强(华中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解剖组学驱动小麦根系可塑性:从发育调控到环境适应
休息
研究生论坛(主持人:郭自峰、杨平)
许 哲(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中国小麦育成品种系谱及骨干亲本分析
韦 懿(南京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簇毛麦远缘抗穗发芽大穗种质创新利用
于 洋(山东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骨干亲本“鲁麦15”抗条锈病基因的挖掘
刘 静(四川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淀粉颗粒空间限制抑制过表达GBSS小麦直链淀粉积累
周子茹(华中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GRF4-GIF1调控小麦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张沛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TaGW2-TaVOZ1模块通过泛素依赖及非依赖途径调控小麦耐盐性分子机理
刘泽辉(中国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TaHDA8调控小麦抗旱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刘金园(河南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TaSTARD参与小麦抗茎基腐病的功能鉴定和分子机制解析
沈 涛(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抗秆锈病(Ug99)基因Sr8155B1的克隆和转育
午餐
8月28日(下午)
专题VII:抗病基因发掘与抗病育种(主持人:刘志勇、马正强、兰彩霞)
王晓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遗传变异与调控网络解析小麦抗病机制及种质创制
缑金营(中国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再编程糖类代谢提高小麦抗条锈病能力的遗传和机制解析
张建萍(河南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锈病温度敏感型抗病基因的克隆及分子机制解析
李在峰(河北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TaHSP90增强Lr13蛋白稳定性调控小麦叶锈病温敏抗性
贺 飞(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双向GWAS揭示小麦与白粉菌互作的遗传全貌
李洪杰(湘湖实验室)
报告题目:小麦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抗白粉病基因挖掘
马朋涛(烟台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祖先种中抗白粉病基因的挖掘与利用
陆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小麦串联激酶Pm24的抗病机制解析
李国强(南京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抗赤霉病QTL的精细定位和育种芯片的开发及应用
马海港(扬州大学)
报告题目:小麦抗赤霉病基因QFhb7A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司红起(安徽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miR156介导的小麦抗赤霉病机制解析
杨 平(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编辑感病基因增强小麦黄花叶病毒抗性
晚餐
三、会议注意事情
1. 会议期间请严格遵守中央相关文件规定,不违规吃喝。
2. 现场注册缴费统一按每人2000元办理。
3. 参会代表凭证参加会议活动及用餐,请妥善保管有关证件。
4. 请按会议日程安排参加各项议程,日程如有变动,会务组将及时通知。
5. 会议期间请尽量保持安静,手机关闭或调成静音。
6. 组委会将安排摆渡车以便在会议酒店间往返。
7. 酒店入住和退房请在酒店前台办理。
8. 会议期间如需帮助,请联系会务组或对接志愿者。
9. 会期期间天气晴好,气温在28℃至37℃,请您注意防暑降温。
四、会务组人员及联系方式
鄢文豪 13628662459
贺 超 18070110629
兰彩霞 18086105122
中国作物学会
第十三届全国小麦基因组与分子育种大会组委会
2025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