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 | 全国科普月——“从苍穹到沃土:作物科技赋能未来粮仓”主题线上科普报告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19  来源:  阅读量:

图片1.png

2025年9月23日,适逢全国科普月与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中国作物学会携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推出“从苍穹到沃土:作物科技赋能未来粮仓”线上主题科普报告。中国作物学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将带来“一粒种子的太空之旅”,揭秘航天育种科技如何助力粮食安全。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吴存祥则将分享“大豆产能提升的科技密码”,解读大豆高产高效综合生产技术创新路径。

作为中国作物学会2025年全国科普月的重点活动,本次直播将通过一系列作物育种领域创新成果,展现农业科技如何引领粮食安全实现新跨越。欢迎关注光明网,共同聆听科学家用科技守护中国粮仓,致敬丰收背后的创新力量

一、活动时间

2025年9月23日周二上午9:30-11:30

活动主题

从苍穹到沃土:作物科技赋能未来粮仓

活动内容

时间

内容

报告题目

主持人:徐琴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09:30-10:25

刘录祥,中国作物学会秘书长

一粒种子的太空之旅

10:30-11:20

吴存祥,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会长

大豆产能提升的科技密码

四、直播链接

光明网

http://h5.live.gmw.cn/cloud/h5/1758180526132144 

图片2.png

科普中国

https://cloud.kepuchina.cn/newSearch/activity?id=kp_pt_125681

图片3.png

五、主讲嘉宾介绍

图片4.png

刘录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兼任中国作物学会秘书长,国家农作物航天诱变技术改良中心主任,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小麦等农作物核辐射诱发突变新技术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工作,研究建立了作物航天诱变、核辐射诱变及小麦细胞诱变育种技术体系,创建了地面模拟航天诱变新途径;育成及合作育成航麦247、航麦802、鲁原502等作物新品种30余个,累计推广近1亿亩。获授权发明专利与品种权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培养硕、博研究生60余名。201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颁发的卓越成就奖,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志愿者先进典型等多项荣誉称号。


图片5.png

吴存祥,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24年度“三农人物”。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会长,农业农村部大豆专家指导组组长,全国大豆单产提升专家指导组组长,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长期从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与理论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选育大豆新品种30个,获得发明专利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50篇);制订标准5项;作为技术依托人,4项技术被农业部遴选为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