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科学家精神 | 李玉福:“米袋子”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2-04-22  来源:  阅读量:

凭着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热爱,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成功地选育出株型好、产量高、抗性强、米质优的辽粳系列水稻新品种,为辽宁省水稻生产能力提升做出了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北方粳稻事业的发展。

 

1.jpg

李玉福,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水稻科研工作,主持“九五”国家及省水稻育种课题,育成“辽粳”系列水稻品种。其中,“辽粳294”连续四次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成为北方各省开发优质米的首选品种。4个品种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政府科技功勋奖、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坚守初心,干字先行

在20世纪80年代初,常规稻高产育种步伐远远落后于杂交稻,但李玉福研究员守着寂静的试验田,内心却不能平静,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决心育出辽宁省自己的高产常规品种,他从对亲本配合力进行反复研究入手将籼粳杂交亲本后代优势进行比较成百上千次地做杂交组合试验。他整天蹲在地里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有一次,12条水蛭叮在小腿上他竟浑然不觉。为了追寻杂交水稻高产的源头他钻研了大量的国内外先进育种理论,并从中得到了启迪,育成了辽宁常规稻第一个高产品种“辽粳326”。

早在“七五”期间,辽宁省的水稻育种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时,他就显示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带领的课题组在科研设备陈旧,科技手段落后的条件下,育成了“辽糯1号”“辽粳287”“旱72”“辽粳421”等品种。这些品种一经选出,就得到迅速推广,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其中,“辽粳421”获辽宁省农牧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为辽宁省水稻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八五”重大成果的取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水稻育种处于爬坡阶段时,他审时度势、知难而进,肩上担子更重了,压力更大了,工作也就愈加刻苦,勤奋。为加速水稻品种更新换代,促进“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采用理想株形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沿着这条正确的育种路线,他和他的助手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辛勤耕耘,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与泪水,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不知筛选了多少份试材,终于找到了“辽粳326”“辽开79”“辽粳244”等一批耐肥、抗倒、抗病、稳产、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目前,辽粳系列品种深受稻农的欢迎,是辽宁省水稻生产不可缺少、不可替换的品种,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李玉福.JPG

李玉福在田间

这些成果的取得决非偶然,农业科研周期长,见效慢,条件艰苦,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如果没有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毅力,如果没有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如果没有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干劲,想取得科研成果谈何容易。李玉福同志工作30多年来从未请过事假,而且经常是带病坚持工作,每天保证不少于4个小时在田间,亲手做过的试材不少于万分。

团结协作,恪守科研伦理,坚守科研底线

李玉福先生是土壤农化专业出身,跟基因、遗传、育种相差很远,当年就是因为水稻产量低,老百姓吃不饱大米饭,所以他改变专业立志要选出高产优良水稻品种,让人人可以吃上大米,吃饱大米饭。凭着这种对事业的热爱和社会责任感,凭着一股好学的精神、不懈的努力和不服输的干劲,刻苦专研,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硬是在试验田里干出了惊人的业绩。这就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承诺,这也是社会责任和为民福祉。

李玉福-辽宁省功勋育种家李玉福研究员.jpg

李玉福在田间调查水稻品系穗粒数

李玉福同志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他长年坚持生产第一线,在育苗、插秧、调查等期间,他始终干在其他同志前面,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可是,由于长年的水里、泥里的辛苦劳作,李玉福同志身患心脏病、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但病疾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在水稻抽穗季节,为掌握第一手观察数据,掌握做杂交的最佳时机,他每天泡在水里几个小时,抽穗季节正是七月炎热的夏季,酢暑难当,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等。这些,对于他来说已经习惯了,下田已经成为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乐趣,一天不去就好像缺少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他就是这样在默默无闻的、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加强团队建设,做好领头人

李玉福先生是一位心怀开阔,大公无私的科学家,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常说:“工作再忙,再累,任务再重,也不能忽视对年轻人的培养,要青出于蓝胜于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要求年轻人每天必须下地工作3小时,并做到“三勤”即勤看、勤干、勤问。他把自己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他的助手们。在对年轻人的培养上,他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并在生活中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李玉福先生现在虽已83岁高龄,仍以“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干事,心甘情愿奉献,淡泊名利一生”的座右铭自勉,怀着对水稻育种事业的热爱,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时刻关心着水稻所乃至全省水稻产业的发展,更希望新一代水稻所育种人选育出更加别具特色的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为改善人民生活,为农民增产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物由隋国民理事推荐

作者:王远征(辽宁省水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辑:徐莉(中国作物学会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