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科学家精神 | 胡培松:心中有方向 脚下有力量

发布时间:2022-08-09  来源:  阅读量:

1.jpg

胡培松,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浙江省特级专家、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三十年稻田坚守,育成优质专用品种59个,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1.75亿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我国水稻品质遗传改良、双季稻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情系三农,不忘初心育良种

别人问及胡培松院士当初对于专业的选择,他总是笑着说,都是源于一些朴素的愿望,外加机缘巧合。胡培松院士出生于浙江桐庐的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挨饿和对粮食需求的记忆深刻,吃饱饭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1991年胡培松硕士研究生毕业,追随著名水稻育种家黄发松老师从事优质稻选育。从此,他的所有研究就专注于籼稻品质遗传改良“一件事”,在高产的基础上如何使水稻变得更可口更好吃,即让大家不仅吃饱饭,还要吃好饭。

2.jpg

图为胡培松院士田间选种

业内众所周知,食用早籼优质化是籼稻品质改良的难点。胡培松团队建立了“稻米品质温度钝感材料利用”与“品质高效评价技术”相结合的优质早籼高效育种技术体系,选育出中鉴100、中鉴99-38等一批优质早籼米主导品种,“优质早籼高效育种技术研创及新品种选育应用”获得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胡培松始终坚持创新,坚持水稻育种研究应满足百姓消费需求。针对早籼稻除直接食用外、约35%为米粉(米线)等加工用粮,但米粉专用早稻品质研究滞后、优良专用品种缺乏等现状,开展了系统创新性研究,研创了米粉专用稻高效育种体系,培育出米粉专用品质优良的超级早稻品种中嘉早17,整精米率比一般籼稻高15个百分点左右,高AC与长GC兼顾;产量高,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增产9.12%、14.71%,为农业农村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连续七年被农业部推荐为主导品种,2013年起连续5年是全国年应用面积最大的籼稻品种,2015年应用1028万亩,是1991年来唯一单年应用超千万亩的早稻品种,约占长江中下游早稻面积20%,该成果的选育及应用获得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辟了早稻多用化、专用化途径。

水稻品质改良的又一个重点方向便是营养健康。近年来,胡培松带领团队开展功能型稻米选育及功能活性物质合成关键调控基因研究,以期培育一批能够延缓机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血糖等水稻新品种,从源头预防控制疾病发生,改善和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在吃得饱、吃得好的基础上,向吃得健康迈进。

敢为人先,锐意开拓谋新篇

中晚籼优质化是优质稻发展的重点。胡培松带领团队从未停止对优质食味稻米的追求。在继“籼型优质香稻系列品种培育及应用”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胡培松团队近年来育成多个一级优质米品种,其中华浙优261已通过国家及湖南省审定,该品种是国家区试中首个米质一级、产量排同组首位且中抗稻瘟病的品种,其主要优势为整精米率高,接近60%,非常适合稻米加工;稻米透明度1级,长宽比3.5,外观细长透明,商品性佳;米饭莹润,软韧Q弹,食味好,有清香味。该品种适应性广,在长江上游、中下游及华南稻区均可种植,市场潜力大。在2020年第三届黑龙江国际稻米节以籼稻组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金奖,并获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另育成优质食味品种华浙优210通过国家和浙江省品种审定,青香优261、华浙优29等在各级区试中表现突出。

敬乐传承,育良种也育精神

3.jpg

图为胡培松院士带领年轻育种工作者田间选种

胡培松教导年轻科研人员,科研需要长期性,科研工作者要对自身从事工作存敬畏之心。特别是做育种研究的,一个好的水稻品种性状稳定下来,至少需要6年。冬季大陆气温偏低,不适合水稻的正常生长,需要到海南去加代繁殖,胡培松带领着团队三十年如一日,坚持重复着“杭州-海南-杭州”路线,每年像“候鸟”一样,追赶着一个又一个炎热的生长季节。水稻育种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并举的事业,需要有深厚的农业情怀,仅凭一时好奇难以长久支撑。水稻杂交授粉时间集中在上午11点至下午2点间,这是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段。近40度的高温,烈日当空,大地生烟,烤得人头晕眼花,育种人需要身入蒸笼般的稻田,连续几个小时,观察,记录,研究。一天下来,至少要换3-4套工作服。

在日常工作中,胡培松院士积极引导和鼓励年轻育种专业技术人才主动离开实验台,积极投身稻田之中,感受育种乐趣,培养与传承育种情感、育种精神。目前,胡培松院士团队的多名青年学者入选国家、省部级人才。

护佑粮安,中国稻用中国种

粮安天下。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源头。要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推进种业振兴、保障种源自主可控。为此,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高度重视,要求切实打赢种业翻身仗,专门在国家创新工程项目中启动实施了四大粮食作物“藏粮于技”重大任务,由胡培松院士牵头“水稻藏粮于技”重大任务,带领全院3个研究所10个创新团队,狠抓从种质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到突破性品种培育与推广应用等全链条科技创新,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果,育成高产优质安全高效水稻好品种,把科研成果实实在在写在大地上,为口粮绝对安全、人们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焦桂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