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再生稻?

发布时间:2024-04-25  来源:  阅读量:36

问题:什么是再生稻?

回答:

在第一季水稻(头季)成熟收割时,保留稻桩15~45厘米,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通过施肥和培育,让其再长出一季稻谷(再生季),即为再生稻。再生稻利用水稻的再生能力,不需要犁田栽秧,在第一季收获后短时间内可再收获一季,具有省时、省工、省肥、环保、高效、轻简等优点,被认为是在温光条件一季有余、双季不足的地区增加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

再生稻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源远流长,创始于两晋至南北朝时期,初步发展于隋唐至宋元时期,持续发展于明清时期,大力发展于近现代。1986年四川省选用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并推广应用,在川东南地区形成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再生稻集中产区,达33万公顷,远超过美国墨西哥沿岸再生稻区的11×10万公顷。1990年再生稻栽培被列为国家推广计划,1990—1993年,全国再生稻累计收获面积达200万公顷,总产量达320万吨。2000年至今,我国再生稻累计收获面积达40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川渝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福建等地。再生稻稻作模式现已被印度、日本、美国、菲律宾、巴西、哥伦比亚和泰国等诸多国家采用。

再生稻的产量与品种选择、水分管理、养分运筹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等密不可分。在筛选合适的再生稻品种时,应考虑其生育期、再生力和产量等性状;在水分管理上,在头季稻分蘖盛期进行排水晒田,可以提高土壤含氧量和氧化还原电位,从而减轻土壤中还原性物质对水稻根系的生理毒害,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同时,灌浆后期排水晒田有利于提高土壤硬度,降低头季机械收获时对稻桩的碾压,提高再生季产量。养分管理是再生稻高产和优质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头季的最优施肥量约为168 kg N/hm2、123 kg P2O5 /hm2、124 kg K2O /hm2;再生季的最优施肥量约为145 kg N /hm2、50 kg P2O5/hm2、 200 kg K2O /hm2。在头季灌浆期施用赤霉素和植物细胞分裂素能增加头季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再生芽萌发和伸长,有利于提高再生稻产量及品质。

再生稻作为一种利用有限耕地提高水稻收获频次的稻作模式,对于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再生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再生稻亦成为确保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

但再生稻的大面积推广也面临诸多问题,如:再生季生育期较短,过量施肥容易导致氮素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再生季免耕会导致土壤板结、容重增加;机插秧延长了头季稻的生育期,不利于再生季水稻正常抽穗;机械收割对头季稻碾压毁蔸,导致再生季实际收获面积减少,再生季产量大幅下降。

因此,再生稻的大面积推广任重道远,需要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和养分运筹措施来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再生稻的发展也必然离不开全程机械化。因此,发展“全程机械化+”再生稻模式,同时研发配套的机收减损技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投稿人: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