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百问百答
“小黑麦”又黑又小吗?
发布时间:2024-05-14 来源: 阅读量:
答:在自然界中本没有小黑麦(Triticale)这一物种。小黑麦的合成是人类能动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最成功的范例之一。小黑麦是小麦与黑麦杂交、经染色体加倍后,人工创造的一个异源多倍体新物种,在植物分类学上,小黑麦属于小麦族小黑麦属,小黑麦包括人工合成的所有小麦-黑麦异源多倍体种(包括但不限于六倍体、八倍体种)。小黑麦(Triticale)的名称源自小麦属(Triticum L. )和黑麦属(Secale L.)属名的拉丁文复合缩写Triti-cale,所以,不能望文生义,小黑麦既不黑也不小。小黑麦与小麦有着相似的长相,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成株小黑麦的株高比小麦高,叶片比小麦长、也比小麦宽,茎、叶、叶鞘、穗部常有浓重的腊质层,最明显的标志是小黑麦植株的穗下节有绒毛,而小麦穗下节是光滑的。小黑麦的籽粒与小麦相似,但比小麦大一号,千粒重高。从生物学特性来比较,小黑麦更抗旱、耐低温、耐贫瘠,对麦类白粉病免疫、高抗条、叶、秆锈病和较高的生态适应性。
那么小黑麦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1888年,德国育种家琳保(Rimpau)用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在首次获得了可育的小麦-黑麦杂种,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37年后(1935年),瑞典遗传学家A.Muntzing在细胞学水平鉴定了世界上首个小麦-黑麦杂种Rimpau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1932年,苏联人А.И.Державин用硬粒小麦Леукурум 1364/1 与野生型多年生黑麦S. Montanum Guss杂交,再用野生黑麦与杂种F1回交,经自交纯化后,首次育成了六倍体小黑麦。1957年前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育种研究所以鲍文奎先生为核心的研究团队用小麦“中麦春”与黑麦杂交,杂种F1代植株经染色体人工加倍后,在国内首次合成了八倍体小黑麦。尔后以中国春为桥梁亲本与黑麦杂交得到了多个八倍体初级小黑麦。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小黑麦的遗传改良工作,育成了多个八倍体和六倍体粮、饲兼用型高产优质小黑麦品种在生产上种植。
撰稿:孟凡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