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
会员风采 | 一位“80后”的甘薯情怀——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甘薯研究室主任马志民
发布时间:2022-08-22 来源: 阅读量:
马志民,1980年8月生,中共党员,研究员,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在河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2020年9月至今,在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现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甘薯研究室主任,河北省甘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河北省联络秘书,第十四届河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自参加工作以来,科研以“源于生产,用于生产”为原则,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创新科企对接模式,服务产业,践行初心使命,助力乡村振兴。
潜心科技创新,促进甘薯产业科技进步
作为甘薯研究室主任、省农科院学科带头人,以“踏实奉献,扎根生产”作为团队精神,打造了一支团结向上、努力奋进的甘薯研究团队。瞄准产业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在抗病优质甘薯新品种培育、耐连作(抗根腐病)机制与防控、甘薯后熟品质测定评价等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先后得到国家基金、省基金及省重点研发等10余项相关项目的资助,最新育成高抗根腐病甘薯新品种冀元1号、冀紫薯3号、冀薯7号等,授权“一种提高甘薯有性杂交效率的方法”等国家发明专利9项;研发的技术和品种在国家甘薯体系组织的高产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相关研究成果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并在了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Food Chemistry、核农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本科生20余名,为推动农业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知识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为马志民开展甘薯烘烤后质构指标测定评价研究
创新科技对接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产业活动
马志民同志作为河北省甘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针对甘薯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与基层技术骨干加强技术协作,组织召开了“河北省甘薯销售策略研讨会”、“河北省薯王大赛”等系列产业活动,搭建农业生产技术科普交流平台;积极帮扶科技型企业。
作为发起人,组织十余家种植和产后加工企业代表分别于2017年、2022年开展了两次河南、山东各甘薯产区、科研企业、种苗繁育、产后加工及鲜薯销售企业开展考察调研、经验交流活动,强化科技对接,开阔了视野,扩展了思路,加强了甘薯产业扩区域交流合作。经过多年努力,先后为企业培养技术员12人,培植科普基地3个,打造科技服务示范家庭农场2个,其中元氏县陈氏家庭农场由“一穷二白”发展成为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发展典型,先后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国家级星创天地称号,凤凰山薯业被评为四星级农家乐,致富典型多次被央视频道专题报道。
图为马志民研究员组织企业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座谈交流
马志民为致富典型开展点对点技术指导
扎实开展科技服务,推动甘薯技术传播
甘薯是产业扶贫优势作物,但生产环节多、技术性强,在“结合党建搞科研,搞好科研促党建”的指导下,深入灵寿、涉县、元氏、卢龙、定州、邱县等地开展产业科技帮扶,针对重茬病害等问题,建设科技示范田,集中展示科技成果;针对农民的技术难题,走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
作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在灵寿县程家庄村,与驻村工作组紧密结合,共建甘薯新品种示范基地,被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机关党委作为典型,全院60余位党总支书记、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到基地参观学习。近5年来,年均召开技术培训会30余次,培训技术骨干、大户等1200余人次,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普及。
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示范基地观摩活动
发挥智库作用,积极建言献策
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组织河北农大等单位专家组成调研组,对京津冀地区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完成的“河北省甘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得到沈小平副省长高度评价和重要批示。2018年以来,连续4年起草河北省甘薯生产指导意见,被河北省农业农村厅采纳并发布,对河北乃至京津冀鲁豫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