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 | 扎根基层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记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葛昌斌

发布时间:2022-09-28  来源:  阅读量:

1664332248770260.jpg

葛昌斌,1978年出生于河南省泌阳县,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现任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先后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漯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漯河市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漯河市优秀共产党员、漯河市青年科技奖和漯河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2006年工作至今,他一直在一线从事小麦种质资源创制及新品种选育工作,工作以来选育小麦新品种9个,其中抗赤霉病品种:漯麦6010、漯麦47和漯麦49;矮杆高产品种:漯麦906;中强筋品种:漯麦36;未来3年他们团队将有6~8个小麦新品种审定。先后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地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干一行、爱一行,默默奉献

多年来他的工作规律都是从九月底至来年六月底整天泡在试验基地观察、记载…;七月至九月又天天伏在工作台上考种、测算和分析…。

早出晚归是他的工作常态,常常早上天刚亮就出门,在杂交、收获和晾晒时节,由于抢时间,午饭就在试验田吃,有时还自备干粮。印象较深的是:试验基地在临颍县皇帝庙乡潘牛村的3年,从试验规划、播种、单株选择和收获等的收获的几个月,他都是早上5点多出发,晚上8点多才到家,基层科研单位由于条件有限,午饭都在试验地的地头喝碗胡辣汤加馒头,累了在地头的大树下歇一歇,试验临时工贾学增说:“你真是太抠门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与积累,近几年,每年都会有2个以上的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


葛昌斌2.jpg

指导脱粒、考种

 

扎根基层、爱岗敬业,服务三农

他在多年科研生产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农作物病虫草害识别与防治技术有较深的了解,特别对小麦的相关生产技术了解的更为透彻。作为“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服务技术骨干、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漯河综合试验站成员,他常到农村、到田间,开展现场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解决难题。借助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漯河综合试验站这个平台,以覆盖的临颍、舞阳、叶县、禹州、鄢陵五个示范县为重点,开展了大量的小麦产业技术培训、咨询和生产调研,较好的解决了小麦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多年来,他累计开展室内培训50多场次,田间技术帮扶200多次,直接培训种植户9000多人次,足迹遍布漯河两县三区及周边市县的200多个乡村,及时地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小麦科研及农业生产贡献了力量。


葛昌斌3.jpg

麦田管理技术现场培训


葛昌斌4.jpg

为问题麦田管理技术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