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专委会 | 在河南省新乡市举办智慧麦作现场观摩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5-05-23  来源:  阅读量:

2025年5月16日-17日,南京农业大学联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的“2025智慧麦作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万亩农田示范区顺利举行。

图片1.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研究员,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南京农业大学曹卫星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会长朱艳教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卫文星研究员,获嘉县委书记赵明俊,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郑乃福,以及来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气象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115名专家和当地种粮大户共同参与。

观摩会现场,南京农业大学肖浏骏教授、曹强教授、周栋副教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所李国强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杨小冬研究员等专家分别围绕数字麦田、麦情遥感监测、小麦生长模拟与智能决策、耕种管收精确作业等核心技术、应用产品和智能装备做了详细讲解。现场集中展示了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模拟、基于“生长模型+遥感+AI”的麦作管理处方设计、小麦水肥精确施用技术、模型处方验证对比试验等一系列重要成果。

微信图片_20250523083132.png

赵春江院士充分肯定此次观摩交流会,他强调农业科技落地的重要性,并提出五点建议:科研要紧密贴合生产实际,攻克农机作业与处方农艺适配难题;通过现场会等形式精准把握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需求;重视农业系统韧性建设以应对自然灾害;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提升作物生产能力,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并优化模型适应性;加强农村5G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智慧农业发展。

曹卫星教授针对项目后续推进提出完善技术体系、构建应用模式、加强沟通协调三点建议,他强调,智慧农业技术转化应“两条腿走路”,依托农技推广体系并探索产业化服务模式。

现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智慧麦作技术在多个方面表现突出。李国强研究员表示,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不仅将为我国小麦产业带来深刻变革,更有望辐射到整个农业领域,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迈向新高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供稿: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