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会 | “党建+技术培训”赋能谷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24  来源:  阅读量:

2025年9月16日,中国作物学会在河北省武安市举办“党建+特色活动”,助力武安谷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徐琴,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河北省谷子产业体系及杂粮杂豆产业体系部分岗站专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相关负责人,邯郸市种子站、武安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以及来自周边省份的杂粮产业科技工作者、企业代表、种植大户等60余位代表齐聚武安,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与深度交流,为武安谷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图片4.png

活动期间,代表们先后走进三大核心观摩点位,全方位了解武安谷子产业发展成果:

首先参观武安市小米品牌运行中心,深入探寻“武安小米”区域公用品牌背后的饮食文化、农耕文化与磁山文化底蕴,现场观摩小米醋、小米锅巴等食品类深加工产品,以及由小米秆再生材料研发的数据线、日记本等创新产品,直观感受谷子全产业链的多元化价值。

随后前往武安李家庄谷子品种(系)研学基地,该基地集中展示128个谷子品种(系),涵盖16份国外谷子资源、50份优异种质资源及62个自主育成新品种,以活体植株形式生动呈现谷子品种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为科研交流与品种选育提供直观参考。

图片5.png

最后实地考察武安市活水乡后仙灵村梯田谷子种植基地、沙洺村高粱种植基地,重点了解精量播种、浅埋滴灌、增施复合生物菌酶肥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效果。这些技术的推广助力谷子产量显著提升,为山地丘陵地区杂粮高效种植提供可复制方案。

活动总结环节,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河北省杂粮杂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顺国研究员,从全产业链视角解读武安谷子产业发展路径。他指出,武安作为谷子起源地之一、“邯郸一县一品”核心区域,常年保持30万亩左右谷子种植面积,稳居河北省谷子种植第一县。通过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长期合作,实现“冀谷19”、“冀谷31”、“冀谷39”、“冀杂金苗”等品种的迭代更新,搭配精量播种、全程机械化、生物肥施用等技术,推动谷子产量与品质双提升。同时依托传统品种保护、农耕文化挖掘、深加工与文创产品开发,构建起“品种-种植-加工-品牌”全链条发展模式,既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更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此次活动既是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科技资源下沉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通过“观摩+培训+交流”的多维形式,不仅充分展示了武安谷子在品种创新、品牌建设、产品开发上的成果,更搭建起“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市场主体-种植农户”协同联动的桥梁,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打通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武安谷子产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撰稿:刘会静、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