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月 | “从苍穹到沃土”科普直播成功举办,首席科学家揭秘粮食安全密码

发布时间:2025-09-26  来源:  阅读量:

2025年9月23日,适逢全国科普月与中国农民丰收节,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基因资源与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共同承办的“从苍穹到沃土:作物科技赋能未来粮仓”线上主题科普报告会圆满落幕。活动由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徐琴主持,通过光明网、科普中国等平台直播,47.2万观众在线观看,活动成效显著。  


图片2.png

中国作物学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研究员首先以“一粒种子的太空之旅”为题,从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开篇,详细介绍了国际作物诱变育种发展概况和中国作物航天育种研发进展,讲解了空间站时代航天育种的三个阶段,向公众介绍了通过航天育种技术培育出的“鲁原502”“航麦247”“航麦106”等多个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在耐盐性、抗病性、产量和品质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了前沿科技力量。 

图片3.png

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吴存祥以“大豆产能提升的科技密码”为题做科普报告。吴存祥研究员提出产能提升是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以“保好苗、治好虫、浇好水、施好肥、收好籽”十五个字为核心,揭示了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的科技密码,语言通俗易懂又蕴含丰富的科技内涵,全面展现了大豆绿色高产高效综合生产技术体系的实施要点,为产业实践提供了清晰有力的行动指南,为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作为中国作物学会2025年全国科普月的重点活动,本次科普报告会紧扣时代主题,展现了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创新成果。未来,中国作物学会将持续举办作物学相关高端科普报告活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增强公众对粮食安全的认知,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重视科技的良好氛围,为夯实大国粮仓根基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光明网直播回放链接:

http://h5.live.gmw.cn/cloud/h5/1758180526132144

微信图片_2025092608280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