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作物分子育种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班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31  来源:  阅读量:

2025年10月9日-14日,2025年度作物分子育种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班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作物分子育种领域的50余位学员参加了研修班。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金双侠教授,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林拥军教授,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徐琴和分子育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建康研究员等领导专家出席了开班式。开班式由王建康秘书长主持。

开班式领导致辞中.png

开班式领导致辞中

本次研修班邀请了3位院士和11位知名专家授课,研修内容涵盖基因挖掘方法与技术能力提升、作物表型组学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稻新品种选育与分子育种技术创新及其成果转化、油菜多功能育种和品质提升及成果转移转化、麻类作物分子育种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植物多基因转化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及相关软件应用、技术经理人能力全方位提升与技术转移转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功案例分享,以及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多个专题内容。通过40余个学时的学习交流及现场教学与实践,共计50名学员如期顺利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

翟瑞芳老师授课中.png

翟瑞芳老师授课中

10月10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翟瑞芳副教授作了“作物表型组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报告,以AI数据大模型为出发点,从3D重建技术、智能考种技术、根系和微观表型技术、无人机技术、机器人技术、遗传机制解析、成果转化推广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作物表型组学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建康研究员授课中.png

 王建康研究员授课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建康研究员以“从基因定位到育种设计”为题做报告,详细介绍了遗传研究群体的分类标准和常见类型、基因定位方法与集成分析软件、植物育种的一般流程与分子设计、育种流程和育种方法的仿真模拟工具,以及模拟预测和分子设计的育种应用实例。

王建康研究员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

https://www.chinacrops.org/251/202510/6176.html


王建康研究员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png

张启发院士授课中.png

张启发院士授课中

10月10日下午,张启发院士以“健康治理·全谷物行动·绿色营养超级稻”为题,从人民健康的重要性展开,围绕全谷物行动的时代意义、米饭型全谷黑米的实践、新质生产力视界的全谷稻米、绿色营养超级稻的理念、愿景展望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绿色营养超级稻”研发进展,推动全谷物饮食革命,强调“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健康管理。

张启发院士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

https://www.chinacrops.org/251/202510/6177.html


张启发院士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png

杨远柱研究员授课中.png

杨远柱研究员授课中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水稻首席专家,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远柱研究员以“水稻品种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掘及其品种转化”为题授课,详细阐述了杂交水稻育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子育种技术如何与传统育种技术深度融合、高效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发掘种业新质生产力,以及强化品种规模化示范加速重大品种产业化等方面的内容。

杨远柱研究员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

https://www.chinacrops.org/251/202510/6178.html


杨远柱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png

王汉中院士授课中.png

王汉中院士授课中

10月11日上午,王汉中院士以“发掘油菜多重功能  厚植农业新质生产力”为题,从履行食用油保供使命,开辟增产扩面新途径;发挥菜油保健功能,引领食用油产业新方向;拓展油菜硒高效功能,催生富硒产业新引擎;发掘油菜花用等功能,打造农旅融合新样板四大方面系统解读了食用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王汉中院士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

https://www.chinacrops.org/251/202510/6179.html


王汉中院士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png

李培武院士授课中.png

李培武院士授课中

李培武院士作“大豆油料大面积单产品质双提升新途径”的报告,从大豆油料产能提升急需要新质生产力、提质固氮绿色增产生物耦合科学设想、大豆花生提质固氮绿色增产的新途径、ARC生物菌剂与大豆油料高质量发展四个方面生动讲授,对ARC提质固氮绿色增产生物耦合技术创新进行了重点解读。

李培武院士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

https://www.chinacrops.org/251/202510/6180.html


李培武院士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png

祝钦泷教授授课中.png

祝钦泷教授授课中

华南农业大学祝钦泷教授以“植物多基因转化和合成生物学技术”为主题授课,系统梳理了植物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脉络,分享了团队在基因编辑工具开发、代谢工程调控及智能育种平台搭建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生动阐释了合成生物学推动作物性状精准设计的潜力。


谢先荣副教授授课中.png

谢先荣副教授授课中

华南农业大学谢先荣副教授以“植物基因组编辑与突变分析软件与技术”为题,系统介绍了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发展、植物多基因编辑载体系统pYLCRISPR/Cas9、一站式的植物基因组编辑设计和突变分析平台,以及基因组编辑技术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谢先荣副教授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

https://www.chinacrops.org/251/202510/6181.html 


图片

朱德峰研究员授课中.png

朱德峰研究员授课中

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德峰研究员在“水稻单产提升精准育插秧模式与技术”报告中,介绍了水稻单产的制约因素及当前稻作技术转型和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分享了水稻叠盘出苗育秧技术和杂交稻精准条播机插技术。

朱德峰研究员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

https://www.chinacrops.org/251/202510/6182.html


朱德峰研究员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png

徐建龙研究员授课中.png

徐建龙研究员授课中

10月12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徐建龙研究员以“水稻抗病虫、耐盐碱基因挖掘与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及成果转化”为题授课,详细阐述了当前我国水稻育种面临的挑战、水稻重要抗病虫优异基因挖掘、水稻重要耐盐碱优异基因挖掘、水稻耐盐种质创新与品种培育、水稻分子育种技术与品种改良,以及杂交稻新品种培育及成果转化案例等。

徐建龙研究员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

https://www.chinacrops.org/251/202510/6183.html


图片



郭新宇研究员授课中.png

郭新宇研究员授课中

10月12日上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字植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郭新宇研究员以“数字植物技术装备体系及其在种质资源鉴定中应用”为题,从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植物研究展开,围绕数字植物技术装备研发、数字植物技术产品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数字植物技术开发和相关装备体系进展,并对作物表型组学大数据技术及装备标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展望。

郭新宇研究员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

https://www.chinacrops.org/251/202510/6184.html


图片

 

朱爱国研究员授课中.png

朱爱国研究员授课中

10月12日下午,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朱爱国研究员在“麻类作物产业现状与趋势”授课中,介绍了麻类作物产业的发展概况和发展历史,目前麻类作物的科研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瓶颈,分享了麻类衍生产品的多种用途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朱爱国研究员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

https://www.chinacrops.org/251/202510/6185.html


朱爱国研究员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png

张永华律师授课中.png

张永华律师授课中

10月12日下午,通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永华律师作“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及合规建议”专题授课,介绍了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科技成果保护和转化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控等内容。此外,他重点阐述了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区别以及在科研和市场中的应用。

张永华律师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

https://www.chinacrops.org/251/202510/6186.html


张永华律师授课视频回放链接及二维码.png

李春莉所长授课中.png

李春莉所长授课中

10月14日上午,神州会计师事务所所长、注册会计师李春莉在“民间非营利组织科研经费核算政策、财务管理风险”授课中,介绍了目前民间非营利组织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核算难题。她指出,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持续加大,民间非营利组织作为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和有效管理愈发受到关注。


学员参观华中农业大学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png

学员参观华中农业大学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

10月13日上午,在现场教学与实践环节,中国作物学会组织学员前往参观了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果蔬园艺作物种植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学员们认真聆听了相关实验室负责人的讲解和介绍,并观摩学习了实验室里先进的科研设备,如高通量测序仪、植物组织培养室里的无菌操作台以及用于作物性状分析的近红外光谱仪等。在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实验室,学员们近距离观察到了保存在液氮罐中的各种微生物菌株,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这些菌株在土壤改良、病虫害生物防治及农产品保鲜中的应用前景;在果蔬园艺作物种植创新与利用实验室,学员们走进了模拟不同气候条件的智能温室,看到了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具有特殊风味的特色蔬菜品种,了解了相关智能系统的工作原理;在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学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如何利用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技术改良作物产量和品质,负责人结合具体案例讲解了棉花、水稻等新品种的育种历程,让学员们对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组织学员参观华中农业大学作物表型组学技术平台与洪山实验室.png

组织学员参观华中农业大学作物表型组学技术平台与洪山实验室

10月13日下午,组织学员前往参观了华中农业大学作物表型组学技术平台和洪山实验室,学员们参观了作物表型组学技术平台的各类先进仪器设备,如高通量表型分析系统、多光谱成像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这些设备能够精准捕捉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指标及环境响应特征,让学员们直观感受到现代农业科技在作物性状研究中的强大支撑作用。随后,在洪山实验室,学员们深入了解了实验室在作物遗传改良、分子育种、抗逆基因挖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科研人员的讲解,了解到实验室如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高通量测序等手段加速优良品种的培育进程,现场还观摩了部分实验操作流程,感受到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和严谨的学术精神。


学员交流互动.png

学员交流互动

10月14日上午,本次研修班进行了结业交流讨论。学员们围绕各自工作实践和研修领悟进行了分享交流。参会学员普遍认为,本次培训班课程设置合理,授课内容丰富,授课专家规格高,受益匪浅,给出了极高评价,并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的活动。

为惠及更多作物科技工作者,本次研修班的授课内容在中国知网、科创中国、科普中国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近8万人次,部分专家的授课视频可在中国作物学会官网和中国知网平台长期免费回放。

本次研修班得到了“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5高级研修班项目”的资助,由中国作物学会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基因资源与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专业委员会协办。


合照.png

中国知网回放链接

https://k.cnki.net/themeInfo/1919


中国知网回放链接.png